【行业】未来你还能喝到哪些酒?

发布日期:2017-03-01     信息来源:安诚金融

2003年到2012年,被公认为白酒行业黄金十年,在高端白酒消费的带动下,全行业的产销不断攀升。数据显示,白酒行业2012年全年产量为1153万千升,销售收入近4500亿元。与2003年相比,产量增长2.5倍,销售收入增长7.4倍,十年来白酒产量和销售收入分别保持了13%和23%的年平均增长率。

互联网高速发展、中国经济下行、限制三公消费、“酒驾”入刑、白酒消费断层以及中国酒业自身的种种陋习,曾在2012年导致中国酒业集体陷入“寒冬”。随后各大酒企开始采取战略调整,三年后行业销售收入有所增长。那么,未来白酒行业的发展趋势又是什么呢?

一、品牌集中度变高    

优胜劣汰是一个行业的发展法则,劣势小型酒业跟不上时代发展节奏,自然会被淘汰出局,品牌白酒注重企业发展,以优秀的品质和多年经营的良好口碑吸引了大批忠实粉丝,近年来白酒销售范围大规模缩水,但品牌白酒凭借消费者的信赖,安然度过难关,劣势酒企由于销量下跌严重,不得不面临合并或者被收购,白酒品牌集中度增加。

去年5月,古井以8.16亿元收购黄鹤楼酒业51%股权,附以五年业绩承诺,古井贡酒开始推进双名酒工程,确定了“双品牌、双百亿”的目标。

二、营销渠道增多    

白酒行业竞争激烈,近年来发展遇阻,营销者不得不另辟蹊径,传统营销方式耗时耗力,且宣传范围有限,不适用于当代行业发展形势。而互联网销售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渠道,集传播速度快,扩散范围广等优点于一身,利于白酒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于是很多营销者尝试运用新渠道进行营销。但新型渠道目前还没有办法解决购买的随机性、便利性、信任感、购买消费的习惯性以及现场的可谈判性(价格、购买多少的优惠)等方面的问题,短期内也是难以成为主流的消费渠道。而传统营销方案真实可靠,始终无可替代。如果做到线上线下真正贯通,很有可能占到80%的零售市场份额。

酒业的互联网赛道上已有易酒批、酒仙网、丹露网等,即B2B模式。        酒类销售有三个核心渠道,一是餐饮渠道,二是流通店中的社区老牌店(含社区超市、部分烟酒店),三是专业酒类销售连锁。任何终端都可能覆灭,但这些渠道始终不会消失,而且未来的作用会越来越强大,最终他们都会与线上线下融合到一起,即B2C模式。


三、大众消费成为主流    

一个企业的发展源于营销者是否头脑清醒,制定可行的发展方针。不少白酒在市场上定位不够清晰精准,盲目“大众化”,失去企业和产品特色,毫无吸引力,也就慢慢淡出白酒行业。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优化与改革,大众消费成为消费主体,白酒行业也要调整营销方针,抢占市场先机。四、向资本经济转型      无论是国企混改还是企业间并购,亦或者进军新三板,都在酒业传递着一种信号, 未来已经进入向资本经济转型的时代。

2015年8月,上海金易久大酒业公司正式宣布新三板挂牌上市,成为酒业首家新三板上市的传统酒类流通企业,其后,1919、酒仙网、燕楼国酒等相继正式挂牌新三板。

未来无论大小企业,只要具备互联网模式或者独特商业模式,基本上都希望借助资本的力量,估值、融资、新三板,让自己的企业获得相对丰足的资金,来调节、夯实企业内外部发展的需要,使企业获得规模化成长。

老白干酒作为首单落地的白酒国企改革方案,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8.25亿元,同时还推出针对830名员工的持股计划。茅台多家子公司引入战投参股,茅台集团仍保留控股地位。茅台集团将在各子公司层面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大力推进相关产业多元化,积极推动习酒等子公司上市;五粮液混改总共定增1亿股,总共募集资金为23.34亿元;沱牌也在积极筹划第二次混改。

无论从激活内外组织活力的角度,还是募集资金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角度,其目的都是为了在这个不确定的环境下,让企业获得能够快速发展的动力,进而达成规模化发展的意图。

并购浪潮将是未来最主流的行为,如青稞酒并购中酒网、天洋控股沱牌舍得、北京糖业烟酒并购华都酒业、1919并购购酒网、歌德盈香并购也买酒及酒类连锁企业、安徽百川收购多家经销商等。

无论是采取哪一种并购,如果想快速获取规模、地位、市场、发展,资本运作是最简单有效的路径,可能也是成本最高、风险最大的行为,却也是未来许多企业不得不采取的路径。

资本与实业的融合,其背后最大的陷阱,往往是依靠规模的成长,获取利益,而最终陷入一种规模不经济的尴尬中。所以,无论企业方还是资本方,需要把握的一个问题:如何依靠资本的力量,来解决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能够获得持续性发展与持续性利益。解决这一难题,才能达到双赢或多赢。



关闭合作伙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