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当行业面临行业焦虑 地方协会签署自律公约

发布日期:2018-03-02     信息来源:经济观察网

目前,社会对行业的误解依然存在,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再一方面由于影视剧渲染的气氛,给这个行业加深了误解。

典当是指当户将其动产、财产权利作为当物质押或者将其房地产作为当物抵押给典当行,交付一定比例费用,取得当金,并在约定期限内支付当金利息、偿还当金、赎回当物的行为。据悉,截至2017年10月,全国有典当企业8457家,分支机构952家,从业人员达到4.8万人,注册资金达1706亿,放款总额达到2455亿。


(一)典当行的行业焦虑

天津市典当同业协会名誉会长翟瑞麟介绍,“典当业在1952年开始沉寂了35年。1987年后的改革大潮让典当行业应运而生。”

回顾历史,上海市典当行业协会秘书长吴贤达谈到,典当行能够兴起,有五大原因: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这是根本的原因;二是改革开放政策机会;三是当初顺利开典当行是因为思想观念的转变;四是历史文化传承,原来就是社会基础有典当行业;第五,国外的典当业在很好的发展。所以,国外典当潮流也是推动,是这五大原因形成了1987年开始又出现了新的典当行,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

辽宁省典当行业协会会长张家鹿认为,最近5年典当行业进入一个深入的调整期。“行业中企业家现在存在一些困惑,市场究竟在哪里?有钱放不出去,放出去的钱收不回来,到法院诉讼难,执行更难,我们暂且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行业焦虑。”

如何解决这个行业焦虑,走出低谷?张家鹿认为要对症、内外兼治。找出市场变化的因素,结合自己企业进行调整,既要看到面临的挑战,更要看到发展的机遇。“行业都非常关心国家对典当行业政策经营体系进行调整,寄希望这种新的监管体制的改变,使我们行业在社会上认知度有一个提高,能够促进典当行业的立法。因为,我们这些年典当行的立法,一直行业有需求。合同中如果写成民间借贷,每月20%的话,典当管理办法不可以,如果要写成典当综合费的话,诉讼结果法院不认可,在这种典当立法滞后的情况下,我们做典当行的成本要高于纯民间借贷的成本,严重影响我们行业发展信心。所以,我们新的监管体制的改变抱有希望。

(二)拥抱行业 签署行业自律公约

未来的商业模式会作哪些调整,创新又应该在哪些方面发力呢?浙江省典当行业协会会长王鹤群认为,将来典当仍有空间,其认为典当的商业模式主要是借贷+服务,“服务有评估、鉴定、寄售,这些都是服务,区别在于它的经营方式不一样,经营方式由市场,二是资源,三是团队能力,这三者平衡的结果。”

王鹤群提倡“两个拥抱、两个研究”,即拥抱互联网、物联网技术进步,要拥抱80后、90后;“两个研究”,研究所面对的中小企业的产业的进步,产业的转型升级,研究80、90后的消费特点。王鹤群认为,宏观经济对典当的微观影响较小,更重要的是研究自己所面对的客户和服务。在目前金融行业去杠杆形势下,去杠杆的业务反而挤出给典当行。

广东省典当行业协会会长张曙称,广东省典当企业不断地发展。广东省有635家典当公司,在不断地发展。业务结构占了47%是名品动产业务。从2016年开始以动产业务为主,占了47%;房地产业务占40%。“粤港澳经济大湾区要根据自己的特色经营,去发展,全国的企业也要根据自己的地方特色、地方特点、经济环境去经营,因为我们既有金融性又有商业性。”

药都典当 王瑾瑾 转载


关闭合作伙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