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太阳能电子浆料行业分析

发布日期:2017-06-02     信息来源:安诚金融

太阳能电子浆料行业分析

1.1 行业界定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 年修订版),公司主营业务所属制造业,分类代码为C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 T4754-2011)中的分类代码属于C 门类3825,太阳能组件(太阳能电池)、控制设备及其他太阳能设备和元器件制造。

根据《挂牌公司管理型行业分类指引》,公司属于属于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C38)大类下的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C382)下的太阳能组件(太阳能电池)、控制设备及其他太阳能设备和元器件制造(C3825)。

根据《挂牌公司投资型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处行业为原材料(11)大类下的金属与采矿(111013)行业。

1.2 行业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

太阳能电子浆料属于太阳能组件(太阳能电池)、控制设备及其他太阳能设备和元器件制造的细分行业,产品用于光伏太阳能电池制造。光伏太阳能是国家鼓励发展的可再生能源行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第五条规定,“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对全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实施统一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管理工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有关太阳能光伏产业政策、发展规划以及项目的审批、生产运行和投资管理;商务部负责流通管理。中国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光伏协会是光伏行业主管协会。

2、行业监管体制

行业监管部门及自律组织的主要职责如下所示:

3、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光伏行业法规及政策主要指行业主管部门发布的光伏行业的规划文件以及相关产业政策文件。

1.3 行业发展概况

光伏产业是半导体技术与新能源需求相结合而衍生的产业。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对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已将光伏产业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产业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驱动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光伏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可参与国际竞争并取得领先优势的产业。

光伏产业链构成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2016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

1、光伏产业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光伏发电市场在政策支持下装机容量突飞猛进,引领着全球尤其是我国的光伏制造产业的迅猛发展。2005 年,我国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和太阳能组件的产量跻身世界四强;2007 年,我国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和太阳能组件产量超过了日本和欧洲,成为世界第一大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国。根据工信部《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以超过 100%的年均增长率快速发展。

2007-2010 年连续四年产量世界第一,2010 年太阳能电池产量约为 10GW,占全球总产量的 50%,太阳能电池产品 90%以上出口,2010 年出口额达到 202 亿美元。

由于中国光伏制造业的盲目扩张造成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产能严重过剩、欧洲债务危机导致当地光伏发电市场的需求萎缩以及欧美对我国实施的光伏“双反”(反倾销、反补贴)等原因,2011 年成为了我国光伏制造产业的转折点。

2011年 10 月,7 家光伏企业向美国商务部提出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申请;2011 年 11 月,美国商务部正式立案对产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进行“双反”调查;2012 年 10 月,美国商务部对进口中国光伏产品作出反倾销、反补贴终裁,征收 14.78%至 15.97%的反补贴税和 18.32%至 249.96%的反倾销税。具体的征税对象包括中国产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组件、层压板、面板及建筑一体化材料等;2014 年 1 月 23 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进口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同时对原产于中国台湾地区的光伏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2014 年 12 月 17 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华输美光伏产品“双反”调查仲裁,认定中国大陆输美晶硅光伏产品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中国大陆厂商的倾销幅度为 26.71%至 165.04%,补贴幅度为 27.64%至 49.79%,台湾地区厂商的倾销幅度为 11.45%至 27.55%。

2012 年 7 月,欧洲光伏制造商联盟针对“中国光伏制造商的倾销行为”向欧盟委员会提起诉讼;2012 年 9 月,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组件、太阳能电池以及其他光伏组件发起反倾销调查;2012 年 11 月,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补贴调查;2013 年 6 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产自中国的太阳能组件及关键器件征收 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中欧双方未能在 8 月 6 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届时反倾销税率将升至 47.6%;2013 年 8月,双方就光伏贸易争端达成协议,规定中国在协议内的企业出口欧洲的太阳能组件最低售价每瓦 0.56 欧元,每年配额 7GW;2013 年 12 月,欧盟委员会发布欧盟光伏反倾销与反补贴案终裁公告,除价格承诺企业外,对我国太阳能组件与电池征收 47.7%至 64.9%不等的双反税。已于 2013 年 8 月 6 日生效的价格承诺继续有效,承诺企业增至 121 家,包括新加入的 27 家。

上述欧美“双反”调查对我国原先以出口为主的光伏制造产业造成不利影响,中国的光伏制造产业于 2011 年下半年开始陷入了低谷。

我国政府在 2013 年密集推出了一系列光伏产业相关政策,以支持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2013 年下半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呈现快速增长,大规模光伏电站投入建设,大幅拉动了我国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行业的需求,主要光伏制造企业自 2013 年下半年以来经营状况整体回暖。2014年,我国光伏产业整体呈现稳中向好和有序发展局面,呈现东、西部共同推进,并逐渐形成由西向东的发展格局。

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多晶硅全球化生产的区域分布格局已经形成。2014年,全球多晶硅产能为 50.2 万吨,产量为 32.5 万吨,平均产能利用率为 64.7%。其中,中国多晶硅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 45.0%。2014 年全球晶体硅太阳能组件的产能为 91.6GW,产量为 54.1GW,平均产能利用率为 59.1%。其中中国晶体硅太阳能组件产能为 70.0GW,占全球产能的 76.4%。

2013 年以来全球光伏装机持续平稳增长如下图所示:

 

资料来源:BNEF, 长江证券研究所

经历了 2011 年的低谷期之后,我国光伏行业增长逐渐回暖,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光伏市场方面,2015 年,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新增并网装机量达到 15.13GW,约占全球新增装机量的 30%。累计并网容量达 43.18GW,同比增长 67.3%,首次超过德国成为世界光伏装机第一大国。其中,地面光伏电站 37.12GW,分布式电站 6.06GW。

2010-2016年我国光伏市场情况: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逐年装机容量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2016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

2016年12月16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制定“十三五”期间太阳能开发装机 110GW 的利用目标,其中光伏发电装机 105GW 以上,光热发电装机达到5GW。

2016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约73GW,其中中国34.54GW,美国14.1GW、日本8.6GW、欧洲6.9GW、印度4GW。欧洲和日本等传统市场的市场占比逐步向中国、美国、印度等市场转移;一批新兴市场正在加速发展。

预计 2017-2018 年全球光伏装机将维持稳态发展,年化增速在 5%左右,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BNEF,长江证券研究所

2、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趋势

目前,太能能电池主要由三类组成:晶硅电池、薄膜电池、聚光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电池类型,如下图所示:

晶硅电池一直占据着太阳能电池市场垄断地位,据EPIA预测至少到2020年晶硅光伏组件仍将占据光伏技术的主导地位。因此,晶硅电池仍将是未来光伏市场的主流产品。背铝是晶硅电池必不可少的原料,其发展与晶硅电池将保持同步,因此,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期间,背铝将保持旺盛的市场需求。

3、电子浆料市场需求现状

太阳能电池分正、负两个电极,以输出硅电池的电能。电极是与电池P-N结(“空间电荷区”)两端形成紧密欧姆接触的导电材料。一般正极为下电极,即印在电池背面的电极,由银浆和铝浆组成。负极称为上电极,即印在电池正面的电极,一般选用银浆印刷烧结而成。因此背银是指印刷在电池背面的银浆,背铝是指印刷在电池背面的铝浆,正银是指印刷在电池正面的银浆。

正银、背铝和背银占电池片非硅成本的50-60%,约占电池片成本的15%左右,是光伏行业的关键基础性材料,比重仅次于硅材料。直接关系到电池片的转换效率和成本。

受益于下游太阳能电池企业的复苏和新一轮发展,太阳能电子浆料的市场需求也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按照国家能源局2014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14 万千瓦的规划来测试市场规模。

2 竞争分析

竞争要素

铝浆的关键技术:

(1) 导电相的选配

导电相铝粉的物理性质如纯度、粒径分布、比表面积、振实密度等对制成的电池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选择合乎规格的太阳能电池专用铝粉,挑选制造商是本产品的关键组成部分。由于太阳能电池的特殊要求和硅片独特的半导体物理性质,本产品还将研究在铝浆中掺杂某种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以促进铝颗粒在烧结过程中均匀、紧密排列,保证铝膜层的平整、致密,同时能和硅基体形成均匀并有一定厚度的背电场来增加太阳能电池片的光电转换效率。

(2)无机相的选配

玻璃粉普遍被认为是造成硅太阳能电池翘曲的元凶之一。研发关键在于寻找合适的无机氧化物或其它种类的氧化物,控制指标包括粒径及粒径分布、软化点、玻璃化温度、密度、线膨胀系数、析晶等,来确保附着力的增强,同时又不造成任何翘曲。另外,在不使用玻璃粉的情况下,通过无机的附着力添加剂,在烧结过程中形成的氧化物“胶水”以界面粘结的方式在硅片上形成致密的铝背场,铝背层方阻低,获得良好的欧姆接触,同时提高了电池片的转换效率。

(3)有机粘合剂的选配

有机载体又称有机粘合剂,它使固体形态的铝粉和无机物,以及其他作用的固体微粒混合物分散成具有流体特性的浆料,以便于转印到基板上,形成电极。传统的松油醇-乙基纤维素的简单混合物作为载体配制的浆料存在许多缺点,例如浆料的触变性不好、室温下储存性能较差等。因此有必要对传统浆料的配方进行改进。此外,有机载体的挥发特性也是影响浆料储存稳定性、烧结工艺温度、膜层质量以及电池片性能的因素之一。

(4) 浆料生产方法

由于浆料是由不同组分的物质搭配而成,其中一些微量物质的含量非常低,为此,在浆料生产过程中必须采用特殊的工艺措施,以确保大批量生产时这些微量物质可以很好的分散在浆料中,同时还要避免有过量的金属杂质的导入,从而满足质量要求。

关闭合作伙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