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轮胎上的产业
发布日期:2017-03-20
轮胎是在各种车辆或机械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通常安装在金属轮辋上,能支承车身,缓冲外界冲击,实现与路面的接触并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轮胎常在复杂和苛刻的条件下使用,它在行驶时承受着各种变形、负荷、力以及高低温作用,因此必须具有较高的承载性能、牵引性能、缓冲性能。
一、中国轮胎市场现状
1.形成完整的轮胎产业链,成为国际轮胎产业转移重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基础设施投资的不断增加,汽车、交通运输、工程机械等行业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目前我国已能够生产子午胎与斜交胎两大结构的乘用车轮胎、商用车轮胎、工程机械轮胎,基本覆盖各规格系列产品。
轮胎产业链上的原料供应、生产设备、轮胎模具及配件、技术人员培训等在国内均已形成规模效应,轮胎产业配套体系逐步完善,加之中国相对低廉的劳动成本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世界著名轮胎企业正将业务重心向中国转移。
2.成为世界第一大轮胎生产国和主要出口国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轮胎总产量为5.65亿条,同比微增0.53%,其中子午线轮胎产量5.15亿条,微增0.78%
(全钢胎产量1.1亿条,同比下降1.78%,半钢胎产量 4.05亿条,同比增长1.5%),斜交胎产量
0.5亿条,同比下降2%,子午化率达91%。根据《中国化工报》道,我国轮胎产量自2006年突破2.8亿条,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轮胎生产国后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轮胎产量约占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我国轮胎出口总额从2005年的32.84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132.88亿美元(不包含自行车胎和摩托车胎),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同时子午线轮胎占出口总额的比例已经达到80%以上,实现从斜交胎出口为主向子午胎出口为主的转变,提高了轮胎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3.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部分领域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目前世界主要轮胎制造商已进入中国市场,我国的轮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轮胎生产技术水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整体得以提高。同时,为适应海外发达市场对轮胎产品日趋严格的质量和技术要求,在我国大力扶持高性能、智能化等新型轮胎产品产业政策的指导下,我国轮胎生产企业正不断加大科研投入,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整体技术水平继续稳步提升,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正进一步缩小,不少工艺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且在关键领域也获得重大突破,如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成套生产技术与设备开发等,使我国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有能力生产制造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的国家之一。
4. 产品结构调整加快,业转型升级空间大根据《轮胎产业政策》,国家鼓励发展安全、节能、环保的高性能子午线轮胎,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宽断面、扁平化的乘用子午线轮胎以及无内胎载重子午线轮胎,严格限制斜交轮胎发展,除航空轮胎外,不再新增斜交轮胎产能。同时,根据《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国家将低碳、节能、安全、高性能子午线轮胎制造技术列为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以上述产业政策为指引,今后我国轮胎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有望逐步加快。
5. 已形成产业集群,但行业集中度较低、同质化轮胎产量在重点地区已形成了较高的集中度。但是我国目前轮胎制造企业数量众多,行业集中度较低。另外,国内轮胎制造企业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部分企业还停留在单纯追求量的增长和生产能力的简单复制阶段,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未形成核心竞争力。与先进的跨国公司相比,国内轮胎制造企业在产品开发、新材料研究、原材料检测、成品检测及试验、品牌定位等方面差距明显。
二、中国轮胎发展趋势
1.轮胎子午化率不断提高子午轮胎已成为当前世界轮胎的主流产品,目前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轿车胎子午化率已达100%,载重胎的子午化率也在90%以上。而我国轮胎的子午化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但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轮胎子午化率有了很大提高,子午化率从2000年的32%提高到2015年的90.17%。子午线轮胎占主要地位,斜交轮胎逐步被替代将是未来我国轮胎行业的发展趋势。
2.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1)节能减排、环保低碳;
(2)生产过程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3)产品信息化;
3.加快海外布局
近年来国内轮胎企业通过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营销网点等方式加快海外布局。例如三角股份在美国设立研发中心、美国销售公司;赛轮金宇在越南投资建设年产300万条半钢胎、1万条全钢工程胎项目,控股泰国橡胶生产商泰华罗勇橡胶有限公司51%的股权;山东奥戈瑞轮胎公司在印度尼西亚投资建设年产800万条半钢胎、200万条全钢胎项目。
4.大数据运用
原材料采购、轮胎生产、使用过程的信息化,将让轮胎制造商掌握大量数据资源。信息存储成本的持续降低、分析工具的日益先进,极大降低了数据存储和分析成本。通过对数据资源的收集和挖掘利用,轮胎生产企业将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一切变得可量化。小数据时代的随机采样、追求因果关系变为大数据时代的全数据模式、追求相关关系。大数据运用将颠覆传统轮胎企业的生产、采购、销售、研发模式,引发管理变革,驱动企业创新。
三、影响轮胎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
(2)新型城镇化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3)汽车、工程机械保有量持续增长
(4)公路运输业发展
(5)产业链及配套体系优势显著
作为世界第一大轮胎生产国,我国轮胎行业产业链和配套体系较为成熟和完整,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等区域已经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轮胎产业集群,加之相对充裕的劳动力供应和相对低廉的劳动成本,为我国轮胎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
2.不利因素
(1)原材料价格波动频繁、变化幅度较大
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是轮胎的主要原材料,在轮胎总生产成本中比重较大,而我国天然橡胶大多依赖进口,近年来天然橡胶价格波动频繁、变化幅度较大,对轮胎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轮胎行业国际贸易摩擦频繁
近年来,我国轮胎行业先后遭遇美国、欧盟、巴西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美国轮胎特保案和美国反补贴法案。国际贸易摩擦的频繁发生不利于我国轮胎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四、行业经营模式
1.OBM模式
OBM(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e),即原始品牌制造商,OBM模式指轮胎制造商进行产品设计及生产,产成品以自有品牌出售的模式。目前国内大型轮胎企业大多以OBM模式为主。
OBM模式下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将轮胎市场分为替换胎市场和原配胎市场。在替换胎市场一般采用经销模式,即通过各级经销商销售轮胎产品。在原配胎市场一般采用直销模式,即轮胎企业与乘用车、商用车、工程机械制造商之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轮胎企业按照所签订订单组织生产,产品直接供应汽车厂商和工程机械制造商等。
2.OEM模式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即原始设备制造商,OEM模式指国内轮胎制造企业(受托方)按照国外或国内轮胎制造企业(委托方)要求的设计和功能品质进行轮胎加工并贴上委托方商标,完成后交付委托方,受托方收取加工费的模式。在此种模式下,轮胎制造商可节省产品设计费、销售渠道等成本费,但只能获得合同规定的加工费,没有定价权,难以得到较高的产品销售利润。
五、与上下游行业的关联性
1、上游行业
天然橡胶、合成橡胶是轮胎最主要的原材料,橡胶价格受宏观经济、供需状况、天气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波动幅度较大,频率较高。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橡胶消费国、进口国,并且消费和进口量仍然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相对橡胶价格变动而言,轮胎产品的价格粘性大,同时,我国对天然橡胶的进口依存度仍将长期存在,这将加大我国轮胎企业的成本管控压力,影响轮胎产品的毛利水平。
2、下游行业
下游行业主要为汽车制造产业和工程机械车制造产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汽车行业,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工信部预计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我国汽车保有量巨大,但汽车普及率仍非常低,根据《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为辆,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水平,市场发展潜力较大。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将为轮胎行业提供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