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探秘“高大上”的核电行业

发布日期:2017-02-13     信息来源:安诚金融

一、我国核电建设发展情况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核电,目前已形成了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等核电基地。截至2015年12月末,我国共有15个核电站、共计30台机组(以并网发电为标志点)建成并投入运行。我国已建成的核电站质量优良,安全运行业绩良好,运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参数优于世界平均值。在建核电机组质量全部处于全面受控状态。

随着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压力与日俱增,我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势在必行。中央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核电作为成熟的清洁能源,不排放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等污染物,大力发展核电是我国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

未来我国核电建设发展趋势主要为:

①建设速度明显加快

②多厂址、多机组同时建设,单一厂址规模增大

③技术路线逐步统一,核电建设更趋标准化

二、核电工程行业的特点及行业进入壁垒

核电工程行业具有以下特点:

①筹备期、建设期长,工程建设难度大;

②质量要求高,质量保证体系严格;

③装备、技术要求高,专业化程度深;

④人员技能水平要求高。

对应核电工程行业的特点,进入本行业有以下几方面的壁垒:

1、建设经验

核电工程尤其是核岛工程具有特殊性,必须采用先进成熟或者经过试验验证的工艺和技术。因此,核电业主在选择承包商时,除管理、技术、成本等因素外,是否具有核电工程的建设经验,已成为核电业主选择承包商的决定性因素。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后,我国对核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业主则更趋选择有经验的承包商,以降低核安全的风险。

2、技术壁垒

核电工程建设行业为技术密集、管理密集的行业,涉及大量的专有技术,且这些技术必须是先进、成熟且经过验证的,需要通过长期的工程实践、技术创新及国际合作取得。一般的工程建设类企业短期内在技术上难以满足核电工程项目建设的需要。

3、核安全文化壁垒

核安全是指在核设施的设计、建造、运行和退役期间,为保护人员、社会和环境免受可能的放射性危害所采取的技术和组织措施的综合。“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是我国核电发展的方针,也是核电工程项目管理和控制的基本原则。核电的设计单位、设备供应商和施工单位等各方均需对合同范围内与核安全有关的活动承担相关的核安全责任。核安全文化的培育,必须经过长期的核电建造实践,通过制度、程序的严格执行,并将这些习惯转变为企业和员工的一种自觉行为。核安全文化已经成为进入核工程建造行业的重要软壁垒。

4、资质与人才壁垒

与一般工程建设类企业相比,核电机组的核岛工程建设企业必须严格遵守IAEA标准和HAF法规的要求,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并接受国家核安全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督。建设企业一般需要具备电力工程总承包资质、机电安装工程总承包资质,从事与核安全相关的设备制造、安装业务时,还必须具备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证》、《民用核安全设备安装许可证》等资质许可。

核电建设企业需要大量的管理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且核电领域的人才培养周期较长,人才资源长期处于稀缺状态。在人员控制方面,国家核安全局对从事焊接操作、无损检测等的特殊工种人员实施考核取证制度。2012年IAEA工作报告指出“培养一名合格的核电建设者至少需要十年时间”,管理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已成为进入核电建设行业的重要障碍。

5、装备壁垒

承担核电工程建造业务,除了具备必要的现场技术、管理能力外,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场外预制能力、采购控制能力和物项管理能力,并具有大量的专用建造设备及工装。当前,我国核电呈现多厂址、多机组建设的趋势,加之新一代先进核电技术的发展及安全高效建设核电的总体要求,核电工程建设领域对承包商的装备能力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总承包商必须具有大型模块预制设施、超大型起重运输设备、高精度检测测量设备、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全自动焊接设备及专用工装等,否则难以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综上所述,我国核电工程建设行业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

三、行业利润水平影响因素

影响核电建设行业利润水平主要包括如下两个因素:

1、由于核电工程施工合同中通常约定,施工企业在采用定额计价的基础上需承担一定程度内原材料及人工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因此在建造合同价格确定的情况下,施工企业的利润水平受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波动带来的部分影响。

2、核电工程建设包括土建、安装两个阶段,而土建和安装工程的毛利水平有较大差异,因此核电建设企业的利润水平受核电建设周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四、影响核电工程建设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

①我国对于节能减排的要求逐步提高,核电优势逐步显现,显著的需求将推动核电建设。

近年来,国家鼓励低碳环保,相关政策支持极大推动了清洁能源及新能源的发展,促进能源替代。根据《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我国将积极发展水电、有序发展核电,加快分布式能源发展,同时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占一次能源的消费比重将从2010年的8.6%达到2015年的11.4%。清洁能源和新能源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而核电作为重要选择之一,具有较大的建设需求。

②我国能源规划中要求积极发展核电产业,带动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

根据《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目标从2010年的9.7亿千瓦提升到2015年的14.9亿千瓦,年增长9.0%;其中,核电装机容量从2010年的1,082万千瓦提升到2015年的4,000万千瓦,年增长29.9%;核电装机容量占比将从2010年的1.12%提升到2015年的2.68%。同时该规划提出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加快建设现代核电产业体系,打造核电强国的目标。核电已成为我国能源结构中重要的组成,正处于快速发展通道。

③我国核电的安全性要求逐步提高,随之对核电建造技术要求的提升将促进核电工程建设行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政府要求新建核电机组必须满足三代核电安全标准,对核电建设企业提出了更高的建造要求。在此背景下,核电建造企业将通过提高施工技术、提升高端人员储备、采购相应专门设备等方法来适应发展需求,从而进一步促进行业内企业的发展。

2、不利因素

截至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了覆盖各类核设施和核活动的核安全法规标准体系,但仍不够完善,同时民众越来越强的核安全意识,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对我国核电工程建设行业带来不利影响。

我国核电多堆型、多技术、多标准并存给核电安全管理带来一定难度;科技研发需要加强;核事故应急管理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核事故应急预案可实施性仍需提高。

关闭合作伙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