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发展研究系列(第三十三期)——汽车整车、零部件及汽车相关行业

发布日期:2017-01-23     信息来源:战略发展部

导语:安诚金融各项业务快速发展,在涉及行业逐步拓宽的情况下,公司对行业信息需求量不断扩大。为适应安诚金融作为学习型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战略发展部结合公司旗下相关业务未来可能涉及行业,整理出各类细分行业发展专项资料,供各位学有余力的同事参考。

注:如有建议、意见可反馈至邮箱:acjrzlfzb@126.com

点击链接可下载原始文档/admin/kindeditor/attached/file/20170123/20170123173509_91850.doc

 

 

汽车整车、零部件及汽车相关行业

——案例: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1127小康股份)

目  录

一、行业发展概况

二、行业竞争情况

三、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

四、市场需求状况及发展趋势

五、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公司主营业务为汽车整车及其发动机、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一、行业发展概况

1、汽车行业市场概况

(1)全球产量连续十年稳中有升,2015年有望突破九千万大关

汽车产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已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制造业中占有很大比重,并对相关产业发展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具有产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综合性强、附加值大等特点。

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除因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消费需求下降导致汽车产销放缓使2008年及2009年全球汽车产量同比下降外,全球的汽车产量自2002年以来基本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2002年,全球汽车产量为5,905万辆,2007年产量已突破7,000万辆,2011年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8,006万辆,同比增长2.83%,首次突破8,000万辆大关。2012年、2013年全球汽车产量依然延续了多年来“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分别达到8,414万辆、8,725万辆。


2014年,全球市场的汽车产量约为8,750.70万辆,中国、西欧和美国依然是汽车行业产销量增长热点地区,但增速有所下滑。根据盖世汽车网发布的资讯,2015年全球轻型车销量达到8,910万辆,同比增长约2%,产量则有望突破9,000万辆。

(2)新兴市场产销两旺,中国连续六年蝉联世界第一

受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欧美国家和地区在2008-2009年汽车产量下降较为明显,但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近十年来均保持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特别是中国汽车产量从2001年的233.4万辆增长到2013年的2,211.68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0.61%,远超其他国家增长水平。与此同时,我国汽车产量占世界的比重由2001年的4.16%增长到2013年的25.35%。2009年,中国汽车产量达到1,379万辆,首次超越日本和美国成为最大的“世界汽车生产工厂”,并在此后连续四年蝉联“世界第一”,2013年产销量更是双双突破两千万辆。



201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2,300万辆,已连续第六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2014年我国汽车生产2,372.29万辆,同比增长7.26%;销售2,349.19万辆,同比增长6.86%。虽然产销数据继续增长,但增幅已从2013年的14%左右下降至7%左右,且销量增长已连续两年低于产量增长,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形凸显。2015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450.33万辆和2,459.76万辆,同比增长3.25%和4.68%,增速比上年同期减缓4.01个百分点和2.18个百分点。告别了高增长时代之后,中国汽车产业逐渐回归理性,进入平稳增长期。

(3)偏低的人均汽车保有量确保了刚性需求长期存在

过去十年间,我国汽车保有量从2007年5,697万辆增长到2015年的1.72亿辆,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81%。民用汽车保有量从2003年的2,383万辆增长到2014年的1.54亿辆(含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51%。预计2020年,我国汽车总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数据来源:2012年7月31日交通运输部发布的《交通运输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2012-2020年)》)。十年前,汽车对国内绝大多数人来说还属于奢侈品,但十年后,汽车正开始走进普通百姓的家庭生活。

目前车市主流购买群体依然是私人。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汽车产品价格的差异化趋势,十年来,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不断增加。2003年至2012年,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私人拥车量急剧攀升,年增长率均超20%。截至2013年末,私人汽车拥有量已达10,501.68万辆,是2003年的8倍有余,较2012年末增长了18.82%。

从人均保有量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我国千人民用汽车保有量虽然已从2001年的13辆上升至2014年的106辆,但仍然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不如东南亚等诸多岛国的人均汽车保有量。


同时,由于中国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均私人汽车拥有量分布差异较大。分地区来看,在我国六大常规分类地区中,华东地区(包括安徽、福建、江苏、江西、山东、上海和浙江)私人汽车拥有量占全国的比重最高,且近十年来持续上升,2012年末,华东地区私人拥车量达2,912.62万辆,占比33.0%。而幅员辽阔的西南和西北地区,合计九省一市的私人汽车保有量却仅为17%。

随着农村中小城镇化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未来中小城市和新城镇的汽车市场消费潜力将被激发,较低的人均汽车保有量将确保汽车消费的刚性需求仍将长期存在。

2、微车行业市场概况

(1)传统微车行业结束高增长,紧凑型MPV热销推动市场转型升级

2009年、2010年,受益于“汽车下乡”、“以旧换新”、“购置税减征”等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同时由于金融危机后大量失业农民工返乡购车创业,微车行业呈现了史无前例的井喷式增长。2011年起,国内微车行业整体需求下滑,被认为是对前两年政策刺激下高速增长的一种修正和回归。微车行业从此步入缓冲调整期。

(2)紧凑型MPV逐步成为传统微车市场的主流产品

从国内微车市场的销售结构看,2013年之前,微客(交叉型乘用车)和微卡销量占微车总销量的比重基本维持在8:2之间,即微客占据了主流地位。


2013年起,随着紧凑型MPV产品的热销,微车生产企业加速转型。2014年主要微车生产企业(这里所指的微车生产企业包括五菱、长安、东风小康和北汽股份等)产品中紧凑型MPV产品占比已超过40%。未来,随着紧凑型MPV市场需求的逐步释放,预计微车生产企业中MPV产品占比仍有望持续上升,微车生产企业产品的附加值和利润率也将随之提高。2015年,汽车消费市场对MPV需求的日趋提高和交叉型乘用车市场的日益萎缩印证了上述趋势,紧凑型MPV产品的销量已占据了传统微车厂商年度总销量的半数以上。

二、行业竞争情况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近年来微车国内市场销售集中度较高,呈现“三足鼎立”之势。但在五菱、长安和东风小康三强中,又尤以五菱的领先优势较为明显,报告期内五菱的市场份额均超过了40%,东风小康自2010年销量超过哈飞汽车以来,一直位居行业第三位。

三、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

1、生产准入壁垒

根据2004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等相关文件的规定,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对我国汽车行业实行严格的生产准入管理。只有产品获得工信部公告的企业才能正式进入整车生产领域。特别是2009年《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发布之后,在“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企业联合重组”的汽车产业总体发展原则的指引下,汽车行业未来进入者的标准将更加严格。

2、资金壁垒

汽车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研发设计、设施制造、产品推广、品牌宣传、渠道建设、原料采购等一系列环节都需要以大量的资金为保障。

按照《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对汽车行业投资管理的规定:新建汽车生产企业的投资项目,项目投资总额不得低于20亿元人民币,其中自有资金不得低于8亿元人民币;新建车用发动机生产企业的投资项目,项目投资总额不得低于15亿元人民币,其中自有资金不得低于5亿元人民币。

3、技术壁垒

汽车行业对生产厂商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水平的要求较高。特别在整车制造环节,冲压、焊装、涂装、总装这四大工艺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和研发、生产团队的业务实力直接决定着整车产品的质量品质和市场竞争力。随着国家对汽车企业“核心技术自主化”的要求愈发明确,加之“节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的推动,汽车行业的技术壁垒将越来越高。

四、市场需求状况及发展趋势

1、国民经济和人民购买力的稳步增长,给微车行业的发展带来机遇。

从历年国民经济增长与微车市场的销售数据来看,GDP增长与微车销售量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我国近年来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为我国微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与此同时,国内汽车行业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产品线明显丰富,价格也趋于合理,汽车消费呈现大众化趋势。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将直接带动我国消费总量与消费结构的双飞跃。伴随着收入分配改革和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中低收入群体占社会消费总额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而微车作为“多用途、低价格”的车型系列,更易成为中低收入群体汽车产品消费的首选。较低的人均汽车保有量和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将推动微车走进千家万户。

2、市场需求日趋多元化,以紧凑型MPV为代表新型微车市场份额逐步提升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特别是以80后为代表的年轻家庭和青年人士将逐步成为微车的主要客户群体。此类客户在注重汽车实用性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其内在舒适性和外观时尚感。紧凑型MPV的出现被视作微车市场客户需求升级的产物。

紧凑型MPV准确地把握了我国微车市场对更高品质、更高性能微车产品的消费需求,定价也更为“亲民”,在空间大小、产品功能以及价格等方面都更好地符合了当下“421”中国家庭结构需求。

3、城镇化及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给微车销售带来市场机会

2001-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由37.7%提升到54.77%。随着国家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渠道升级、农用车替代需求迫切,这些积极因素都给更强调功能性的微车产品销售带来了市场机会。同时,随着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多样化需求的出现,以及道路建设的日趋完善,相较于传统微车更强调“舒适性”的新型微车也将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受益。

4、加速淘汰黄标老旧车,着力推广节能环保车

随着雾霾天气愈演愈烈,大气污染防治系列政策密集出台,对于长期以石油作为最主要动力能源的汽车产业而言,“加速淘汰黄标老旧车,着力推广节能环保车”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发展的主题。

五、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汽车行业是具有大规模协同特征的一个产业结构,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较为紧密。

1、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

汽车的上游行业主要包括汽车零部件业、金属采掘业、仪器仪表业、皮革内饰及其制品业、机械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业、橡胶品制品业、化学原料制品业等众多行业。近几年,钢材、有色金属、轮胎等定价的市场化程度较高,产品品质也不断提高,原材料行业市场化的发展将有利于保障汽车行业的原材料供给。

2、与下游行业的关联性

汽车行业的下游可以延伸到汽车销售、公路建设、交通运输、金融信贷、汽车维修、汽车保险等服务业。汽车行业产值的增长对以上行业将产生极大的拉动效应。在几个主要的汽车生产国家中,与汽车相关的工业和服务业都拥有较大的就业人数,尤其是汽车服务业的就业人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就业比重明显提高。


 

关闭合作伙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