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发展研究系列(第二十九期)——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开关设备)
发布日期:2017-01-09 信息来源:战略发展部
导语:安诚金融各项业务快速发展,在涉及行业逐步拓宽的情况下,公司对行业信息需求量不断扩大。为适应安诚金融作为学习型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战略发展部结合公司旗下相关业务未来可能涉及行业,整理出各类细分行业发展专项资料,供各位学有余力同事参考。
注:可点击下方链接下载文档/admin/kindeditor/attached/file/20170109/20170109165009_72932.docx;建议、意见可反馈至邮箱:acjrzlfzb@126.com
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
——案例: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白云电器603861)
目 录
一、公司所处行业
二、市场竞争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
三、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
四、行业利润水平及发展趋势
五、所处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关联关系
六、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一、公司所处行业
公司主营产品为中、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主要应用于电力系统的配电环节。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公司所属行业为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C3823),简称开关设备行业。
二、市场竞争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
1、市场竞争格局
目前,在我国中、低压开关控制设备领域,民营企业和外资(合资)企业已经取代国有企业成为主要市场参与者。
我国早期的开关制造厂商主要是国有企业,隶属于原电力部或机械部,并主要在各自所在区域进行销售,服务于本地市场。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具有成本与服务优势的民营企业,及具有品牌与技术优势的外资企业逐步挤占了国有企业的市场份额。原国有企业或进行改制重组,或转向市场竞争相当平缓的高压及以上电压等级市场。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一些国际知名的电气设备企业纷纷通过独资和合资方式进入我国开关设备市场,如厦门 ABB 开关有限公司、上海西门子开关有限公司、上海通用电气广电有限公司和伊顿电气(苏州)有限公司。凭借品牌影响力和产品技术实力,外资(合资)品牌迅速进入了我国钢铁冶金、石油石化、轨道交通、一类城市电网等高端客户市场,并通过代理销售或与地方制造企业合作生产的方式,向一般行业客户等中端市场渗透。
与此同时,国内众多民营企业依托早期的技术引进成果,凭借较好的成本优势和服务优势,从所在区域的中低端客户市场做起,逐步成为了我国中、低压开关设备领域最大规模的供应群体,并形成了区域化特征明显的竞争格局。其中,一些具有技术、渠道和规模优势的区域性龙头企业已广泛地在中高端客户市场与外资品牌展开竞争。
2、未来发展趋势
(1)国产化产品主导国内市场
我国中、低压成套开关设备自 70 年代发展至今,已完成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自主研发的国产化发展道路,并正在走向外资替代阶段。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在技术水平、产品品质等方面与外资品牌已无显著差别,加之在制造成本与客户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国产品牌较外资(合资)品牌的性价比优势将逐步显现。在这一趋势下,国产化产品正加速主导国内市场。
(2)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我国中、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市场的行业集中度较低。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表明行业优势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随着一些具有规模、品牌和技术优势的区域性龙头企业,通过建立跨区域的销售团队向全国市场发展,市场集聚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同时,在外资替代的行业趋势下,这些企业也将获得更多、更高端的市场份额。此外,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等行业重要客户相继启动了配电设备的集中招标,这也将有利于行业市场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
三、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
1、资质业绩壁垒
产品资质认证。成套开关设备的质量与技术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行业对产品的质量技术水平具有明确且严格的要求,产品需取得相关的技术检验或认证资质后,方可投入市场、参与投标。例如,中压及以上等级开关设备必须有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权的国家级试验单位出具的合格型式试验报告,低压开关设备则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进行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
长期运行业绩。除以上强制性的资质认证与质量检测要求外,用户通常对产品运营业绩有最低要求,以通过较长的实际运行来证明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和企业服务能力。例如,电网用户一般要求提供产品半年以上产品运行业绩报告;有些轨道交通用户要求提供产品在国内地铁(含轻轨)两年以上安全运行业绩报告;核电用户要求提供产品在核电系统内使用情况证明等。上述要求对拟进入本行业的企业形成了较高的资质与业绩壁垒。
2、技术研发壁垒
产品技术壁垒。开关设备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品的设计研发、实验检测、工艺改进均需要企业进行大规模且深入的技术投入。尤其是,随着产品逐步向智能化、信息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和数字处理技术等高新技术在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对企业技术储备的深度与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行业进入者也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
工程技术壁垒。成套开关设备制造商必须具备不同行业应用领域内的丰富实践经验和技术积累,这是因为制造商必须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进行定制化设计;需根据用户所处的外部电网结构、内部配电结构、运行负载状况等因素,进行方案设计、产品制造、现场调试、后期培训服务等大量工作;尤其对电力用户和电网用户,成套制造商需同客户经过多次的技术交流、运行调试,才能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定制化产品。因此,成套开关设备行业对工程应用与实践经验也具有较高要求,形成了一定的工程技术壁垒。
3、资金实力壁垒
成套开关设备行业也具有资金密集型特征。行业产品多为工程项目配套,除需要进行针对性的产品设计、原料采购和组织生产外,客户通常按进度支付货款,合同结算周期较长,导致行业企业应收账款和生产流动资金普遍较高。 同时,由于强调产品运行的可靠性,为保证产品质量,合同项目一般留有一定比例(5-15%)的质保金,在产品安装验收完成一段时间后(一般为 1-2 年左右)才可以收回,企业的项目数量和规模愈大,所需要的工程质保金愈多。加之大中型电力工程项目的招标对投标企业的注册资本也具有一定要求,行业的运营特点与招标模式对拟进入的企业形成了一定的资金壁垒。
4、渠道建设壁垒
中、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广泛而分散地使用在社会各用电领域与市场区域中。同时,产品的定制化和重服务特征,需求企业建立自有销售团队或开发代理商,通过稳定的营销渠道进行产品推广和客户维护。因此,在用户较为分散的市场结构下,建立专业而广泛的营销渠道对于行业新进入者具有一定难度。
5、品牌商誉壁垒
目前,成套开关设备的销售主要通过招标方式签订合同、获取订单。鉴于产品安全可靠和长期运行的重要性,评标过程不仅考虑价格因素和技术响应能力,也非常注重投标企业的商务资质,如企业的工程项目业绩、用户使用评价、银行资信评级和规范运行证明等等,这些因素综合性地反映了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商业声誉,是企业能否中标的重要基础,也形成了一道无形的行业商誉壁垒。
四、行业利润水平及发展趋势
我国中、低压成套开关设备行业已进入相对成熟阶段,行业形成了资质业绩、产品技术、资金实力、销售渠道和品牌商誉等多重壁垒,市场新进入者较少。加之,行业企业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产品订单在投标报价阶段已经预计或锁定了成本变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影响。
未来,随着市场结构由分散转向集中,一些具备较好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较强的销售渠道推广能力的企业,会在市场优胜劣汰与外资品牌被替代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新的利润增长点。产业集中趋势使行业优势企业的竞争力持续提高,行业利润将逐渐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集中。
五、所处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关联关系
成套开关设备行业的技术进步、发展空间及利润水平等都与上、下游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1、与上游行业的关系
成套开关设备的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断路器、互感器等元器件以及铜排、钢板等金属材料。元器件是成套开关设备产品成本的主要构成,也较为直接地决定了产品的性能参数和质量水平;目前,该等元器件的技术水平较为成熟,并已基本实现了国产化,国内品牌和合资品牌产品的供应均较为充足。
铜排、钢板等金属材料属于大宗商品,其对本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成本变化方面。规模较大的成套企业,由于掌握了行业的终端市场,对于竞争相对充分的上游供应商具备较强的价格谈判能力,可一定程度上缓解原材料价格的波动。
2、与下游行业的关系
成套开关设备广泛使用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社会各用电领域的电力需求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及国家关于配电网与电源投资的建设政策,直接决定了本行业的市场空间与发展前景。下游客户根据其对本行业的议价能力,可分为集中大规模用电的大型工业企业及轨道交通、民航机场等大型电力用户,电力系统中的电网公司和电厂用户,以及分散小规模用电的普通工商业和居民用户。
石化行业、钢铁行业、轨道交通等大型电力用户对电力设备使用数量较大,并通常配备专业的维护人员,通过高压配电接入电网,中压开关设备不直接与电网相连接,客户自行选择设备。由于该等客户通常不具备较强的电力设备设计、制造、维护能力,对设备的认知较少,开关设备制造企业相对该类客户具有一定的议价能力,并可以通过影响设计,增加后续服务等获得较高的销售价格。
作为电力工业企业,电网公司与电厂用户对电力设备的设计、成本、生产和维护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加之采用集中招标的形式,该等客户对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的议价能力较高。但由于电网公司与电厂用户对开关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过度地抑制采购价格可能会影响产品质量,因此来自该类客户的利润空间较为合理和稳定。
普通工商业用户及居民用户,采购数量较小,与电网公司经营的中压配电网直接相连接。虽然普通客户对电气设备的认知能力较低,但对产品的技术和外观要求不高,属开关设备的低端细分市场,进入门槛较低,竞争较激烈。
六、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宏观经济长期向好支撑社会配电设施建设
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广泛应用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配电设施中,受社会用电需求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直接影响。2013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 7.7%,较过去五年有所下降,但我国宏观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趋势并未发生变化。
同时,作为推动 GDP 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也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2013 年度,中国 GDP 增长 7.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9.6%,其中工业领域作为我国电力用量最大的部门,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达到了 17.8%。在我国宏观经济长期向好的背景下,社会用电需求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增长,将带动配电设施建设及开关设备行业的快速发展。
(2)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业服务于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至关重要,是国家鼓励发展的重要产业,多项国家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支持本行业的发展。从国家近期的能源战略计划来看,积极发展电力工业仍然是我国一项长期发展战略。
从投资重点来看,国家积极推动电力行业向环保的方向发展,包括采用高效环保机组、有序开发水电、积极推进核电、风电、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建设,都将推动配电开关控制设备的不断进步,并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
(3)城市化进程推动配电设备需求稳定增长
2014 年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 54.8%,较高收入国家 80%与中等收入国家 60%的城市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 2010:促进人的发展的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指出,从十二五开始,我国将用 20 年的时间解决半城市化问题,使我国的城市化率在 2030 年达到 65%。城市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将进一步带动对于社会生活及工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配电设施建设,这将为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4)铁路电气化建设及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带来开关设备大量需求
我们铁路电气化程度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相对滞后,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我国轨道交通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根据国务院《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到 2015 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 12 万公里,复线率与电气化率将较 2010 年底的 41%和 46%,分别提高到 50%和 60%;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 3,000 公里,约为 2010 年底的 2.14 倍。轨道交通具有集中用电规模大、配电开关类型多的特点,其长期快速、持续的发展将催生对配套成套开关设备的大规模需求。
(5)智能电网的发展带动成套开关设备智能化升级
2009 年 5 月,国家电网公司首次向社会公布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计划,并初步披露了其建设时间表。根据这项计划,智能电网在中国的发展将分 3 个阶段逐步推进,到 2020 年,可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2010 年 12 月,中电联发布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智能电网建设进一步被明确为十二五重点规划建设内容。
中国的智能电网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共 6个环节,具有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的―智能‖技术特征。中、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作为配电网的基础装备,其智能化的发展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配电网络自动化的基础,是实现―智能电网‖的重要一环。由此,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展开,相关成套开关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换代将迎来旺盛需求。
2、不利因素
(1)低端市场竞争无序
由于低端市场对产品技术和外观要求不太高,因此对成套开关设备制造商的自主研发能力和资金规模要求也不高,行业内存在众多研发能力弱、产品技术水平低、资金规模小的企业,集中度低,这些企业以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导致市场竞争无序,对行业发展构成了不利影响。
(2)行业研发投入偏低
成套开关设备行业的专业性很强,科技含量和技术升级对产品的生命周期有很大的影响。与国外优秀企业相比,国内大多数企业对基础研究、新产品开发的资金投入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