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助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发布日期:2019-03-22     信息来源:每日经济观察报

小微企业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增加、激发创新活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小微企业贡献了60%以上的GDP50%以上的税收以及80%的城镇就业岗位。

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在这一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成为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举措。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兼职教授文健君在2019第六届中国供应链金融创新高峰论坛指出,供应链金融与传统金融有所不同,供应链金融的着力点在供需链、供给链、供应链、供应链网络,以及相关联的金融供应链。

供应链金融赋能实体经济

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融资难问题一直以来制约着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授信依据是传统三表资产负债表、盈利表(利润表)和现金流(现金流量表),最近开始转向新三表水表、电表、煤气表。但是,不论是传统三表还是新三表,所拿到的信息都是不全面、不完整、不真实的,即使对信息进行分析后,也只能看到企业历史表现,传统授信模式无法预测小微企业未来表现。

《中国供应链金融创新实践白皮书(2019)》指出,供应链金融不是一种单纯的融资业务,其价值更不仅限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其价值在于赋能实体经济、助力中国商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

在赋能实体经济方面,一、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尤其适合无固定资产、无资金、无现成信用数据、有核心技术或资源、有生意、有抱负的中小微企业;二、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力:通过协调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对整个供应链的资金筹集与现金流进行统筹安排,最大化降低供应链整体财务成本,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力。

供应链金融核心在风险控制

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金融机构能够全面、可靠、及时地获取小微企业的经营信息,有效降低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强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积极性。

一方面,通过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另一方面,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龙头企业、核心企业战略合作的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从而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文健君指出,狭义的供应链金融专指中小型企业的供应链融资;广义的供应链金融是指依托供应链网络结构的金融服务体系。供应链金融本质上依旧是金融,核心在信用的使用、风险的控制。供应链金融与传统金融有所不同,供应链金融的着力点在供需链、供给链、供应链、供应链网络,以及相关联的金融供应链。

据悉,供应链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五个趋势

一、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产业整合在加剧;

二、产业供应链作为一种生态开始与金融生态结合

三、金融科技成为推动供应链金融的主导力量;

四、防范风险成为供应链金融的核心能力;

五、协同专业化将成为智慧供应链金融的主题。

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将供应链融资视为服务小微企业的新尝试。中国银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银行业公司金融业务发展重点中,供应链金融占比为45.9%

关闭合作伙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