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网络借贷行业解读系列报道之合规篇
发布日期:2018-09-03 信息来源:1+1贷 赵琼
宏观经济下行,市场流动性缩水,融资荆棘载途。2018年上半年债务违约事件跌宕起伏,根据Wind数据统计,共计18个债券到期兑付或回售本息违约,涉及总金额约159亿元,债务主体10家,经济形势恶化,股票“跳崖式”下跌,充分映射市场已步入“钱荒”时代,乃至整个金融市场风险散播至P2P网贷行业。另P2P自身有恙,亦恰逢去杠杆之策,一夜之间,雷潮来袭,以“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之势,席卷整个网贷市场,裸泳者曝于浅滩,众生焦躁,人皆自危。然则,P2P路在何方?当务之急,乃监管归位,纾困平台,惩戒诓骗,有司执法,回归本然也。
一、拥抱风雨,不改初心
践普惠之事,撅银行之弃,缓个人之亟,纾小微之困,拓投资之渠,初心尚好,仍存瑕疵,不乏平台行虚假之事,冒名P2P,无视监管,漠视合规,设虚标、玩自融、拆期限、搭钱池,信息披露空中楼阁,风控体系浮言虚论,银行存管置若罔闻,妄称零逾期、零坏账,实则底层资产岌岌可危。不稂不莠的平台不合规、不自查、不整改,以求备案验收之前获取最大利好,此类平台堪比“薛定谔之猫”,既死既活,凭借侥幸心理生存于夹缝之中,终归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惨遭雷潮吞噬,投资人亦如池鱼堂燕,无辜受祸。然而,面对如此形势,如此场景,如此局面,P2P网贷行业并非道尽涂殚,相反之,坚守初心,遵循监管,秉承合规,心系备案,路遥知马力,成功之路计日可待。
“从健康发展,到异军突起,到规范发展,到警惕风险,再到完善监管”,每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对互联网金融的素描已成为行业对标的风向标,其发展规律层层体现,步步扎营,稳稳前行。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互联网金融,此乃继2014年以来,五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子类,P2P网贷行业响应普惠号召,切实以信息技术为金融创新,恪守资金撮合的中介角色,集投融资于一身,双管齐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恰如一池活水,浇灌中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为实体经济提供“弹药”,解决融资难、融资贵,弥补传统金融机构未涉猎领域的空白;另一方面为投资人提供多元投资渠道,解决闲置资金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实现资源合理利用,满足投资诉求。纵观全局,P2P网贷行业不会颠覆传统金融,亦不会就此步入冰点,反而将成为互联网金融业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无限前景。随之监管政策悉数落地,深度洗牌正式拉开帷幕。合规,剩者为王;违规,淘汰出局。“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曙光的背后,则是勇于拥抱风雨的决心,则是坚定不改初心的锐意。
二、栉风沐雨,行稳致远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等四部门制定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针对P2P网贷行业的运营要求,《暂行办法》围绕备案管理、业务规则与风险管理、出借人与借款人保护、信息披露、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说明。《暂行办法》以“信息中介”定位,以“13项业务禁令”为根、以“信息披露”、“银行存管”、“备案”为枝,旨在驱逐“伪君子”,净化投融资环境。而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指引》、《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信息披露指引》相继落地,与《暂行办法》组成“3+1”制度体系,即“三个指引一个办法”,标志着P2P网贷行业制度框架基本搭建完成,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政策,实现监管有法可依,行业有章可循,监管之路不断收紧,合规进程不断加码,从而有效筑牢风险“防火墙”。发展以规范为前提,整治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有序化解存量风险,消除风险隐患,建立有力监管机制,使整改阪上走丸,为备案积基树本。根据“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的监管原则,服务实体经济,服从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秩序稳定,使行业一切向好,日新月著。
合规不是天花板,而是底线,以“聚焦合规发展,积极推动整改”为准绳,践行合规之举,统筹合规之行,部署合规之路,使道路施工向道路完工逼近。粗放型经营难以为继,精细化运营是唯一的出路,其关键在于提升业务综合能力,发挥金融科技赋能,加强风险控制,依托于监管,着力于整改,立足于合规,切实加强联动形成合力。以“3+1”制度体系为纲领,形成全覆盖式监管长效机制,使刚柔并进的监管模式与自律管理相结合,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自警自查,实施整改,合规运营,此举乃是促进行业发展的可行进路。第一、按照《暂行办法》各项规定,明确网络借贷信息中介的身份,坚决不触碰“13项业务禁令”红线,“不自融,不设资金池,不承诺保本保息,不线下推介融资项目,不随意发放贷款,不拆分融资项目期限,不自行发售或代销理财等金融产品,不开展类资产证券化业务,不与其他业务进行非法混合、捆绑、代理,不为高风险融资提供信息中介服务,不做非实宣传,不从事股权众筹等”,严守法律底线,恪守职业道德,遵守行业规范,履行公序良俗。严把风控关,确保业务合规,保证每一标的分别对应真实借款人,对借款人账户余额进行穿透式监管,切实将“同一借款人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落入实处,推进第三方保障方式,做到零逾期、零坏账,保障投资人、借款人及相关当事人合法权益。坚持小额分散,其利有二:利于分散风险,降低系统性风险引爆,提升投资信心;利于通过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降低服务成本,提升金融效率,彰显普惠金融本质。作为传统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而非业务的叠加者,借款余额上限的规定,实质上是对行业回归本源的敦促,符合行业健康发展的轨迹,契合风险整治向常态化监管稳步过渡的要求。第二、“隐形牌照”非资金存管莫属,堪称合规平台的标配,作为《暂行办法》的配套政策,《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细化资金存管的要求和规则,可见资金安全对于规范行业发展,稳定市场信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立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开展资金存管业务,完善客户自账户体系,实现资金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自有资金分账管理。投资人资金与借款人债权一一对应,同步核对借款信息匹配度,根据借款合同执行资金划转,有效防范网络借贷资金挪用风险,抵制监守自盗,使自融、资金池等风险无处遁形。此外,资金存管银行定期出具存管报告,提供账户资金信息查询功能,实时刷新客户信息、交易记录及平台成交量、交易余额、投资人数、不良率、逾期率等其他关键信息。第三、为维护参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主体的合法权益,建立客观、公平、透明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活动环境,根据《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信息披露指引》(以下简称“信披指引”)实时信息披露,包括网贷机构备案信息、网贷机构组织信息、网贷机构审核信息、网贷机构经营信息、网贷机构项目信息等相关信息,内容真实有效,精确完整,通俗易懂,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重大遗漏或拖延披露。《信披指引》并非“形象工程”,尤其注重项目和风控两方面信息披露,实属强制性硬性指标,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之时,呈现“阳光化、透明化”运营,充分发挥行业生命线角色。第四、设置健全金融消费者KYC(Know-Your-Customer)评级,安全、合法地采集、处理、使用投资人和借款人信息,不做虚构或夸大宣传,不以歧义性语言或欺骗性手段推广,不捏造或散布虚假信息或不完整信息,建立风险提示制度,尽职评估,分类管理。最后,以“合理规划”为出发点,以“理性投资”为落脚点,加强投资人金融知识广度、深度,以案说法,通过典型案例进行投资人风险教育,提高其风险责任意识。加强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强化媒体责任,为专项整治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世间繁华生有尽,从历经野蛮生长到迎来监管元年,回顾P2P网贷行业的前世今生,天生赋予风险“基因”的平台与行业初衷相悖,坐标由信息中介转换为信用中介,定位偏离轨道,监管倒逼之下,难逃一劫。在这场去芜存菁、激浊扬清、正本清源的战争之中,心无旁骛的平台自然顺势而上,背道而驰的平台必然敌不过雷潮,风险溢出,纷纷下线。如今,“饮鸩止渴”式发展已落幕,“跑马圈地”式竞争已告终,“监管、整改、规范”闪亮登场,行业至此带上“紧箍咒”,“合规”正式成为可持续性发展的主旋律。“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合规之路始于足下,欲“行得远,站得稳”,以合规为起点,以备案为鹄的,以发展为永恒,逐步实现规范与发展并举、创新与防范风险并重,切实发挥互联网金融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作用,以纳斯达克敲钟的憧憬迎接P2P网贷行业的“生机”和“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