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大腕齐聚陆家嘴论坛 共话经济挑战和金融变革

发布日期:2016-06-13     信息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6月13日消息(记者曾卫)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为期两天的2016陆家嘴金融论坛昨天拉开帷幕。来自监管层和各路金融界的人士齐聚一堂,共话金融,其中一行三会相关负责人的发言关注度尤其高。

作为金融体系的监管部门,在供给侧改革攻坚克难的当下,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各自有着自己怎样的改革思路呢?。

央行:允许金融机构有序破产

央行是互联网金融的牵头监管单位,央行副行长张涛表示,需要把所有金融业务纳入全方位的金融监管框架,不忽视监管空白,不留下监管死角。

张涛:“近年来兴起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业务,比如说互联网支付、个体网络借贷、股权融资、股权众筹融资等都拓展了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半径,改善了基本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这些新的金融业态发展潜力值得充分肯定。但是近期一些新的金融业态包括互联网领域,也暴露出一些风险以及风险的事件,也表明这个领域的问题已经不容忽视。尤其是需要把包括互联网金融在内的所有金融业务纳入全方位的金融监管框架,不忽视监管空白,不留下监管死角。”

有创新业态的进入,就要有落后业态的退出。然而近几年来,监管层对于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表态,并不多见。张涛特别谈到金融机构退出的问题,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张涛:“制度设计的目标之一是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维护整体金融稳定而不是保护业内每一个机构都不失败、都不出任何风险。对于经营出现风险、经营出现失败的金融机构,要建立有序的处置和退出框架,允许金融机构有序破产。该重组的重组,该倒闭的倒闭,打破刚性兑付,增强市场的纪律约束。”

推动金融机构的优胜劣汰,未来还需要建立一系列的配套制度。张涛说,一个没有优胜劣汰机制的行业是不可能健康发展的,所以必须要建立健全一系列配套的制度设计,包括存款保险制度、征信体系建设、金融机构市场处置与退出机制等等。为金融产品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和市场充分竞争提供一个完整的制度环境,从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专家:不打破刚兑市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公开资料显示,新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倒闭掉的银行只有海南发展银行,其他类型的持牌金融机构破产也极为罕见。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在其他行业历经多次更迭的同时,庞大的金融体系似乎不为所动。但专家表示,金融体系受保护过多,刚兑迟早要打破。

专家:“因为利率市场化的结果,必然会导致部分金融机构在竞争中会失败。优胜劣汰本身也是推动利率市场化前进、提高整个金融体系效率的途径。这个问题肯定是不容回避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金融体系相对受保护比较多,所以大家不太能够接受金融机构的破产退出。这也需要一个过程,刚兑是迟早要打破的,不然无法让市场有效地发挥应有作用。”

证监会:资本市场不能“自娱自乐”

除了央行,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主要监管单位,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强调:要加强对忽悠式重组、跟风式重组等的监管。

姜洋:“强化市场的优胜劣汰功能,加强对忽悠式重组、跟风式重组等监管,引导上市公司规范运作,老老实实做好主业,鼓励上市公司加大回报投资者的力度,促进市场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的形成。”

姜洋还提出,资本市场不能“脱实向虚”“自娱自乐”。

姜洋:“资本市场植根于实体经济,又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资本市场必须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决不能“脱实向虚”,更不能自娱自乐。否则资本市场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银监会:普惠金融不是全民办金融

普惠金融意味着更公平、更广泛的金融服务,和普通老百姓,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的老百姓息息相关。银监会副主席郭利根着重对此进行了阐释。他认为,普惠金融不是全民办金融,不是慈善和救济。

郭利根:“一是普惠金融不是慈善和救济。普惠金融立足点在于服务机会平等,要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要做到商业可持续。二是普惠金融不能等同于小额信贷。三是普惠金融不是全民办金融,金融属于高风险的行业。”

保监会:着力优化保险供给

为了促进保险业的供给侧改革,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演讲中提出,要着力优化保险供给,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推动保险产品和服务升级,切实解决保险消费中买难卖难并存的问题。同时,要顺应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的期待,推动个人税收递延型保险落地,推动传统养老模式转变。

吴晓灵:简约透明是金融改革的方向

除了一行三会的负责人,还有不少金融领域的“大腕儿”级人物也分享了他们的精彩观点。央行原副行长吴晓灵指出:当前金融产品太复杂,蕴含风险,回归简约透明是未来金融改革的方向。

吴晓灵:“我们的金融产品非常复杂,金融专业人士都弄不明白,怎么让投资者、市场大众能够控制风险呢?因而让金融产品回归为经济实体服务、简约透明,是我们未来改革的方向。”

白重恩:不应用行政手段让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清华大学教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白重恩认同吴晓灵的观点,他还认为,不应该用行政手段让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白重恩:“金融不支持实体经济是其他的原因,而不应该用行政的手段要求金融去支持实体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控制风险可能是金融最主要的两个目的。”


关闭合作伙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