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你就知道,“按揭保”获奖并非偶然

发布日期:2019-05-30   

2018年是安昇保理的业务元年,

一支平均年龄28岁的业务团队,

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态度,

穿梭在写字楼与高铁站之间。

敢想、敢冲、敢拼,

是这支队伍的最大特点。


就是这支年轻的队伍,

在今年的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上,

他们设计的一款产品“按揭保”,

获得了“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创新案例奖”,

为安诚金融赢得第一个国家级奖项。


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在一次拜访客户的过程中,

他们不经意间发现了一次机会:

“我们地产商房子销售这么火爆,

资金回流却苦不堪言,

工程进度都受影响。”

某地产项目负责人说。


“他们这个项目好是好,但是工程进度好像慢,

不会是开发商实力不足要烂尾吧?

但现在要是不买,眼看着又要涨价。”

某售楼中心的购房者说。



火爆的销售会让现金高速回笼,

也是地产项目的立足之本,

那为何会出现这样矛盾的局面呢?

这让安昇保理的业务团队陷入了思考。


为此,业务团队开始走访大量的地产项目,

从基层工作人员到集团高管,

我们得到了一个一致的答案——银行按揭款严重受限。


为了进一步摸清缘由,

安昇保理继续对银行展开了调研,

受额度限制及监管部门的相关政策制约,

银行即使与开发商签订了按揭准入合同,

也与购房者签订了按揭贷款协议,

却无法保证可以及时发放按揭款。

购房人与开发商唯一能做的,

就是耐心的等待额度,

至于等待时间,谁也确定不了,

三五个月是很正常的。


保理的业务团队发现了机会:

签订了购房合同,购房者支付了首付,

那么剩余的按揭应该就是应收账款,

正常情况下,该笔应收账款会由银行很快发放。

但就目前银行的放款速度,

动辄三五个月的“账期”,

开发商和购房者的痛点,真的很痛。

这正是保理业务进入的好机会。


成功需要缜密的计划和精心的准备


确定了产品方向,

如何设计产品的准入标准以及控制风险就成了关键。

受让的按揭回款无疑是第一还款来源,

如何控制按揭回款,便是此产品的核心要素。

为此,业务团队又拜访了安徽多地的房产管理中心,

了解各地的按揭贷款的监管政策,

开展安昇保理是否可以通过主动风险管理对按揭款进行监控等方面的探索。


最终,在一系列的调研基础上,

安昇保理设计出了第一版的产品方案,

方案中对准入门槛、放款额度、回收节奏、终止时点及账户监管都做出了明确的、标准化的要求。

2018年9月,保理公司将此款产品命名为“按揭保”,

对某地产商投放2000万元进行尝试。

2019年1月,项目顺利实现款项回收,

客户对此产品评价极高,

并主动为安昇保理向其同业进行推广。


2019年2月,

受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邀请,

安昇保理将“按揭保”上报参与保理创新奖的评选。

在多名业内专家及学者的轮番提问下,

“按揭保”经受住了“重重考验”,

获得了“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创新案例奖”。


持续强烈的愿望是成功的原动力


产品,是类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是类金融企业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

也是平衡风险与收益的最有效手段。


安昇保理正是带着这种信念在产品设计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从最早期的“保无忧”到“票融通”,

从经过市场检验的“按揭保”到仍在设计雏形中的“基建保”,

安昇保理业务团队坚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从小范围推广到收集反馈信息后升级改造,

我们一步一个脚印,

最终将产品推向市场,

也将安昇保理推向新的征程。


每一个新生事物都不是完美的,

安昇保理也认识到,

“按揭保”并非是一款优秀的产品,

它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

市场是千变万化的,

“按揭保”也必须不断的完善优化,

让自己变得更具有可控性,便利性。

第二代、第三代的产品即将陆续面世,

它将致力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更好地解决客户在经营中实际的融资问题。


钻研创新,才能孕育巨大飞跃。

安昇保理团队和他们的“按揭保”,

只是安诚金融业务全面调整创新的一个缩影。

虽然有阵痛,

但每一个安诚人都将“创新”内化为最强烈的愿望,

在如火如荼的建安集团战略转型发展中,

摆出态度,拿出状态,干出成绩。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

奋发有为,再创奇迹!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闭合作伙伴
返回顶部